在上一課的學習中,我們已經介紹了什麼是技術分析及其作用原理。接下來,我們將會講解在加密貨幣市場的技術分析中常見的指標。
移動平均線(MA)
移動平均線,或MA,即Moving Average,目標是通過平緩價格圖形來構建出一個便於辨認的趨勢指標,進而提高交易圖表的清晰度。不過,移動平均線是依賴於過去的價格數據所生成的,因此常被認為是滯後的趨勢跟蹤指標。常用的移動平均線包括簡單移動平均線和指數移動平均線
簡單移動平均線(SMA)
簡單移動平均線(Simple Moving Average),又叫SMA。SMA允許交易者從設定好的時間段獲取價格數據,計算出資產的平均價格。與一般平均價格不同,一旦在SMA中輸入新的數據集,舊數據集就會被忽略不計。因此,如果基於30天的數據來計算簡單移動平均值,則整個數據集會不斷更新,並且只包括最近的30天的數據。
如果交易者希望移動平均線對價格行為的反應更平滑且更慢,用以預測較長期的趨勢變化,那麼較長的SMA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。儘管SMA對於價格行為的反應較慢,但它還是可以讓交易者免於被震盪行情中的假信息清理出局。
不過也也由於延遲,滯後性太大的短板,交易者可能會錯過短期內一個好的入場價格或交易機會。
指數移動平均線(EMA)
指數移動平均線(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),又叫EMA。類似於SMA,EMA也會根據過去的價格變化提供技術分析。不過相比交易SMA,EMA中的等式更為複雜,因為EMA對越近期的價格輸入分配了越多的權重和價值。
儘管兩種平均值都具有價值且被廣泛使用,但相對於SMA而言,EMA對短期發生價格波動和逆轉反應更敏感。因此EMA特別受到短期交易者的青睞。
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(MACD)
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,即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/Divergence,或MACD,是一個通過顯示兩個移動平均線的關係,來確定資產的動量的技術分析指標。MACD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由Gerald Appel提出,用來一按就判斷股票價格變化的強度、方向、能量、趨勢周期等,找出股價的壓力位和支撐位,進而找出買入或賣出時機。
MACD通常包括兩部份:指數移動平均線(EMA)和信號線。較常用EMA的是12日和26日,且通常會用EMA(12)減去EMA(26)計算,結果用DIF表示。而信號線則是基於9日EMA的平均值,結果用DEM表示。隨後,將DIF與DEM的差用柱形圖的形式表現,即DIF減去DEM。
當差離值(DIF)從下而上穿過信號線(DEM)時,通常被視為買進信號;相反若從上而下穿越,為賣出信號。對於一些資產,買賣信號可能頻繁交替,通常需要結合其他指標,如RSI、KD等一同分析。
相對強弱指數(RSI)
相對強弱指數,即Relative Strength Index,通常用RSI表示。RSI最早由Wells Wider於1978年創建,通過統計特定時期內股價的變動情況,計算市場買賣力量對比,進而判斷股票價格內部本質強弱、推測價格未來的變動方向。換句話說,RSI通過比較一段時間範圍內的平均收盤漲數和平均收盤跌數,從而分析市場買盤和賣盤的意向和實力,進而分析市場在未來的走勢。
RSI的計算公式如下:RSI=[上昇平均數÷(上昇平均數+下跌平均數)]×100。當指標高於50時,則表示當前市場為強勢市場;當指標低於50時,則為弱勢市場。當指標上升高達80時,則表示已有超買現象;相對的,當下降至20時,則表示有超賣現象。通過分析市場超買超賣現象,可以預期價格是否將見頂回調,或是觸底回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對於不同的資產,超買超賣的指標值可能也會有所不同。
隨機指標(KD和KDJ)
隨機指標,英文為Stochastic Oscillator,即KD,原名 %K and %D(%K&%D)。隨機指標又叫KD指標,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由George C. Lane在期貨市場中推廣使用。一般的KD指標只能用於判斷超買超賣的現象,在KDJ指標中則融合了移動平均線速度上的觀念,形成比較準確的買賣信號依據。
KDJ指標是通過統計學原理,計算一個特定的周期(9日、9周等)內出現過的最高價、最低價及最後一個計算周期的收盤價及這三者之間的比例關係,進而計算出最後一個計算周期的未成熟隨機值RSV,然後根據平滑移動平均線的方法來分別計算K值、D值與J值,並繪成曲線圖來研判走勢。
一般的KDJ指標圖表中,K為快速指標,反應靈敏;D為慢速指標,反應較不靈敏。隨後根據KDJ的取值,可將其劃分為幾個區域:超買區、超賣區和徘徊區。通常認為,K、D、J這三值在20以下時為超賣區,是買入信號。K、D、J這三值在80以上為超買區,是賣出信號。K、D、J這三值在20-80之間為徘徊區,這時候適宜觀望,或是增加其他的指標進行綜合判斷。
布林線(BB)
布林線,又叫布林帶,英文Bollinger Bands,常用BB或BOLL表示。BB指的是圖表上的波段(價格通道),表示價格上漲或下跌的波動範圍。布林線由三條線組成:上軌線、下軌線和中軌線。布林線最早由美國股票分析家John Bollinger創造,利用統計學原理,求出資產價格的標準差及其信賴區間,進而確定價格的波動範圍和未來走勢。
由於引入了標準差的概念,布林線的計算方式要比其他指標相對複雜,三軌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:
中軌線 = N日的移動平均線
上軌線 = 中軌線 + 兩倍的標準差
下軌線 = 中軌線 - 兩倍的標準差
在BB指標中,區間範圍的上下線通常隨着價格上下波動而變化,在大部份情況下,價格應處於價格信道內運行,價格越接近上軌線,資產就可能越接近超買狀態。相反,價格越接近下軌線,資產就可能越接近超賣狀態。如果價格脫離信道範圍,說明行情可能處於極端條件。
小結
以上介紹了部份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最常見的幾個技術分析指標。目前,Bitunix現貨和合約交易都提供顯示技術指標的功能,用戶可以輕鬆挑選包括MA、MACD、RSI、BB、KDJ等在內的數十種技術分析指標對自己看中的資產進行技術分析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儘管技術指標可以顯示數據,但對於產生出來的數據,每個人的解釋都是主觀的。在實戰中需要交易者靈活判斷調整,不可生搬硬套。在技術分析,多結合其他策略和技術指標進行多重驗證的情況下,勝率會更高。
免責聲明
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,入市須謹慎。本課程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。
繼續閱讀:第三課 - 常見的上漲指標組合